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 > 比特币总人的廷迎统逆袭个经来阿根一济狂

比特币总人的廷迎统逆袭个经来阿根一济狂

2025-09-15 13:46:52 [技术] 来源:区块秩序

当那位曾经扬言要"炸毁中央银行"的经济学教授Javier Milei真的当选阿根廷总统时,整个加密货币圈都沸腾了。这个留着摇滚明星般狂野发型的政治素人,在11月19日的第二轮投票中以55.7%的支持率击败对手Massa,正式成为这个南美国家的掌舵人。

从经济学教授到总统

Milei的政治生涯简直就像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。这个曾经在脱口秀节目里滔滔不绝谈论比特币好处的经济学教授,如今真的要把他那些惊世骇俗的经济理论付诸实践了。"今天,阿根廷的重建开始了。"他在胜选演讲中的这句话,让支持者们热血沸腾。

我特别关注到Milei的经济主张中那些令人咋舌的部分:废除中央银行、彻底放弃比索改用美元、大力推广比特币。在普通国家,这种言论可能连竞选资格都拿不到,但在通货膨胀率高达140%、40%人口陷入贫困的阿根廷,这些疯狂的想法反而成了救命稻草。

阿根廷的经济噩梦

去年我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差时,亲眼目睹了这个国家的经济乱象。超市货架上连价格标签都不敢贴,因为物价可能一天三变;黑市汇率是官方汇率的两倍;最大面值的1000比索钞票还不到2美元,买个面包都得背一背包现金。这场景让我想起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。

Milei常说"我知道如何消灭通货膨胀的癌症"。他把经济问题的根源追溯到1935年央行的成立,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。据他研究,央行成立前的55年里,阿根廷年均通胀率只有0.9%,之后却飙升到6%,1946年央行国有化后更夸张,直接蹿升到250%。

奥地利学派的逆袭

作为奥地利学派的忠实信徒,Milei自称是"短期的无政府主义者"和"长期的无政府资本主义者"。这让我想起哈耶克那本《货币的非国有化》,书中预言了比特币的出现绝非偶然。圈内人都知道,中本聪很可能就是受奥地利学派启发才创造了比特币。

有意思的是,Milei和我的师兄熊越一样,都是德索托的追随者。这位西班牙经济学家对Milei影响深远,从他们共同撰写的文集中就能看出端倪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Milei对加密货币如此热衷——在奥地利学派看来,货币本来就不该由政府垄断。

加密货币的新机遇

阿根廷的年轻人早就用脚投票了。据Bitcoin Argentina的Zocaro透露,自2020年起,加密货币在阿根廷的使用量就持续飙升。51%的阿根廷人买过加密货币,27%的人定期购买。对他们来说,这不仅是投资,更是对抗通胀、规避政府管控的生存之道。

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老一辈阿根廷人还执着于囤积美元现金,但年轻人更青睐USDT等稳定币。"他们不需要处理现金,用手机就能完成交易。"一家交易所的数据显示,他们的阿根廷用户中三分之二都在35岁以下。

Milei的当选给加密货币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。消息公布后,比特币应声突破37000美元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萨尔瓦多将比特币定为法币时的盛况。不过阿根廷的经济体量要大得多,如果真的推行美元化和比特币合法化,影响将不可估量。

写在最后

说实话,我对Milei能否兑现承诺持谨慎态度。毕竟从竞选口号到实际执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无论如何,在一个通胀肆虐、民生凋敝的国家,人民愿意给一个"疯子"机会,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。阿根廷人选择了改变,选择了冒险,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尊重。

或许正如Milei所说,这确实是阿根廷"重建"的开始。无论结果如何,这场大胆的经济实验都将在金融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作为观察者,我只想说:祝阿根廷好运,也祝这位"比特币总统"好运。

(责任编辑:观察)

推荐文章
  • 比特币能否突破重围?2.8万美元目标位分析

    比特币能否突破重围?2.8万美元目标位分析 最近比特币市场就像在坐过山车,8月份的行情让人看得直摇头。交易量跌到了近四年的最低点,价格在2.5万美元附近反复试探,整个市场仿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玩家,我觉得这种情况似曾相识。市场现状:暴风雨前的宁静?8月那波下跌确实让人捏了把冷汗,但好在2.5万美元这个位置展现出了不错的支撑力度。有意思的是,尽管市场整体低迷,但技术指标却暗藏玄机。RSI指标显示出明显的背离现... ...[详细]
  • 资深庞氏分析师解密:Friend.tech如何让用户沉迷而不自知

    资深庞氏分析师解密:Friend.tech如何让用户沉迷而不自知 作为一名在庞氏经济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分析师,我见过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资金盘项目。但Friend.tech确实让我眼前一亮——它把"骗局"玩出了新高度。最成功的资金盘往往就是让参与者深陷其中却不自知,还坚信自己玩的不是盘。这就像魔术师最高明的把戏,不是让人看不出破绽,而是让观众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个把戏。资金盘的三副面孔在深入剖析Friend.tech之前,我们先来聊聊资金盘的基本分类。从业这些年,我发... ...[详细]
  • 加密货币的十字路口:比特币横盘整理,山寨币或迎最后阵痛?

    加密货币的十字路口:比特币横盘整理,山寨币或迎最后阵痛? 最近加密货币市场的走势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,就像我那位永远不知道要吃什么的朋友一样纠结。比特币这个小祖宗在25300到26800美元之间来回晃荡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说实话,这种行情最适合我们这些喜欢做波段的老韭菜了,高抛低吸不要太爽。说到监管,现在可真是今非昔比了。记得几年前各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就像防贼一样,现在倒好,连G20这些大佬们都开始认真研究怎么给加密市场立规矩了。特别是摩根大通这些传统金融巨... ...[详细]
  • 从钓鱼到打猎:一位老交易员的投资心法

    从钓鱼到打猎:一位老交易员的投资心法 这些年我总爱把交易比作钓鱼,表面上看是在等待鱼儿上钩,实则是在磨练自己的心性。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在市场这个大鱼塘里,真正考验的不是技术有多高超,而是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。资金管理才是真功夫刚入行时我也沉迷于各种技术指标,后来才发现这都是"花架子"。就像我师父常说的:"给你把倚天剑,没内力也是白搭。"真正决定交易成败的,是如何管理仓位和控制风险。记得2015年那波股灾,多少人栽在了重仓追涨上?趋势是你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稳定币迎来春天,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

    当稳定币迎来春天,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 谁能想到,稳定币这个曾经的"加密异类",如今竟成了美国国会钦点的"正规军"?GENIUS Act的通过就像一道分水岭,把这些数字美元正式抬进了金融殿堂的大门。监管的阳光照进加密世界我至今记得第一次用USDT转账时的忐忑心情——那时候它就像金融界的"黑户",而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持证上岗的"银行家"。GENIUS Act给了稳定币三件关键装备:合法身份、支付网络通行证和银行级别的监管框架。这意味着以后你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熊市遇上创造力:这些链上项目凭什么逆势突围?

    当熊市遇上创造力:这些链上项目凭什么逆势突围? 说实话,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市场越是低迷,创新反而越活跃。记得2018年寒冬那会儿,DeFi的种子就是在那时埋下的。现在回头看,几乎所有改变行业的创新——从DeFi到NFT,再到最近火热的LSDFI、meme和BRC20——都是在熊市里萌芽,然后等到行情回暖时爆发的。社交革命的链上实验:Friend.tech为什么这么火?最近我的朋友圈都被Friend.tech刷屏了... ...[详细]
  • 9月8日币市观察:当主流币遇到关键阻力位

    9月8日币市观察:当主流币遇到关键阻力位 昨晚大饼这波反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,800点的涨幅一气呵成,直接突破了前几天插针创下的高点。现在1小时线稳稳站在MA240均线之上,MACD指标也呈现出漂亮的金叉形态,多头量能持续放大。不过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老韭菜,我得提醒大家注意KDJ指标已经冲到了100上方,这种顶背离迹象往往预示着短期可能面临调整。说实话,以当前的市场情绪,大饼要想一鼓作气突破27000这个关键阻力位,难度确实不小。... ...[详细]
  • 市场寒冬中的加密资产:投资者为何在静待CPI数据?

    市场寒冬中的加密资产:投资者为何在静待CPI数据? 上周比特币市场出现了典型的"假突破"行情,价格从25500美元试探性地摸到26500美元后迅速回落,这种"一日游"式的反弹让人不禁想起2018年熊市时的场景。作为一名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当前市场的疲态确实令人担忧。科技股的疲软、利率预期的变化,都让加密市场这个"风险指标"显得格外敏感。科技股回调拖累加密市场苹果股价4%的暴跌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,在市场中激起阵阵涟漪。华尔街分析师... ...[详细]
  • 区块链晨报:FTX房产帝国曝光,PayPal加码加密生态

    区块链晨报:FTX房产帝国曝光,PayPal加码加密生态 又是一个加密货币世界热闹非凡的早晨,让我这个从业多年的老韭菜带着大家梳理下今天的重要动态。交易所风云FTX的烂摊子还在持续发酵,最新披露的法庭文件让人大开眼界——这家破产交易所居然在巴哈马拥有38套房产,总价值2.22亿美元。这不是在经营交易所,简直是在搞房地产投资啊!更夸张的是,50名高管和内部人士总共拿到了22亿美元的现金和资产奖励,难怪SBF现在要面临刑事指控。Coinbase这边倒是动作频... ...[详细]
  • 为什么投资要能看到十年后的风景?

    为什么投资要能看到十年后的风景? 说到林园的投资哲学,有个故事特别耐人寻味。记得是2004年左右,他在香港和一群投资人聊天,话题自然绕不开银行股。当时的情况很有意思——中国所有银行的利润加在一起,还比不上一个汇丰银行。在座的投资者几乎清一色地选择汇丰,理由很充分:盘子大、业务稳、分红多。唯独林园这个"异类",执拗地看好大陆银行股。要知道那会儿中国刚加入WTO不久,金融业简直就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。我查过资料,当时为了给国有银行"美容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