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贵能走质押质多远玩法押收益的市场收益双重
最近Solana生态复苏的浪潮中,Jito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匹黑马杀出重围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市场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承认,这个将MEV收益与传统质押收益相结合的LSD协议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Jito为何能脱颖而出?
说实话,在Solana上做流动性质押的协议不少,但Jito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MEV这块蛋糕也端上了餐桌。想象一下,你不仅可以通过质押获得常规收益,还能分到MEV这块"意外之财"。特别是在最近30天内,Jito的TVL暴涨近70%,这种增长速度确实让人印象深刻。
不过作为业内人士,我必须指出Jito的代币JTO目前面临的问题。虽然即将推出,但它的使用场景实在有限,价值捕获能力让人担忧。我注意到早期大部分代币都会被空投出去,这就意味着市场可能会面临不小的抛压。Jito团队需要尽快想出新的激励措施,否则这个漂亮的增长曲线可能会被打断。
Solana生态复苏带来的机遇
说到Solana,不得不感叹它的韧性。经历了FTX风暴后,现在的复苏势头之猛令人咋舌。我自己跟踪的数据显示,Solana的TVL在最近一个月增长了85%,这个数字是其他前十公链平均水平的近6倍!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Solana的流动性质押比例目前仅有3-4%,相比70%的整体质押率,这个差距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。从投资角度看,这就像是发现了一片蓝海市场。
MEV:Jito的杀手锏
作为一名长期研究MEV的从业者,我特别看好Jito在这方面的布局。他们背后的Jito Labs团队在Solana MEV基础设施领域深耕多年,目前已经有31.45%的Solana验证节点在使用他们的客户端。这种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复制的。
去年Solana上的MEV利润高达1400万美元,随着生态活跃度提升,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。Jito能把这块收益分给质押者,这让他们在竞争中占据了独特优势。
与Marinade的竞争格局
Marinade作为Solana上的老牌LSD协议,确实在生态整合和去中心化程度上领先。但我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尽管Marinade节点数是Jito的两倍,但Jito在本轮复苏中吸引了更多活跃用户。
这说明市场正在用脚投票。MEV收益的吸引力,加上Jito的积分激励计划,正在改变用户的选择偏好。据我观察,目前已经有10多个主流DeFi协议集成了JitoSOL,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。
未来展望
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市场周期的观察者,我认为Jito的潜力不容小觑。他们即将推出的Jito StarkNet计划如果能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管理,将极大提升协议的可信度。
我个人的预测是:到明年这个时候,Jito很可能超越Marinade,成为Solana生态最大的LSD协议。当然,这取决于他们能否持续优化MEV收益分配,以及JTO代币能否找到更丰富的应用场景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在加密市场,没有什么是确定的。但就目前的数据和趋势来看,Jito确实值得投资者多关注几分。不过记住我的忠告:永远要做好自己的研究,别被一时的热度冲昏头脑。
(责任编辑:观察)
-
看着加密货币市场最近的风起云涌,不得不感叹SEC与Ripple之间的这场官司真是越来越精彩了。SEC最近又出招了,他们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文件,希望能对Ripple案提起中间上诉。理由嘛,还是老调重弹——XRP到底算不算证券这件事太复杂了,需要更高一级法院来定夺。SEC的自相矛盾说实话,SEC这次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。就在几个月前,SEC主席加里·根斯勒还信誓旦旦地说,现有的证券法规已经很明确了... ...[详细]
-
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能否绝地反击?以太坊、TRON谁更值得期待?
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真是热闹非凡,几个主流币种上演着完全不同的戏码。作为一个混迹币圈多年的老韭菜,我来给大家分析分析当前市场的局势。比特币:关键位置争夺战比特币最近这波行情真是让人心惊肉跳!11.2万美元附近出现了一波像样的反弹,但说实话,现在的走势就像在走钢丝。记得上周在某个加密社区里,不少老玩家都在讨论11.5万这个关键位置,现在看来确实成了多空双方必争之地。技术面上看,MACD指标虽然还在看跌... ...[详细]
-
今天这个市场真是热闹非凡,让我这个老金融人都看得目不暇接。先说DeFi板块,现在总市值已经冲到1667亿美元了,这个数字听着就让人兴奋。但说实话,24小时DEX交易量才96亿美元,感觉市场活跃度还有提升空间。再看锁仓量,1564亿美元稳稳地躺在DeFi项目里,前十项目占了大部分,这个资金沉淀量说明市场信心还在。NFT市场这边就更有意思了,总市值220亿美元,24小时交易量28.87亿,这个流动性相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朋友圈里有人晒USDC年化12%的收益截图?这可不是什么新型骗局。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,我必须告诉你:稳定币的玩法真的变了!从"白嫖"到"分红"的进化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,USDT和USDC这些稳定币就像是个"铁公鸡"——发行方拿着我们的资金去投资美债赚钱,我们却连个钢镚儿都分不到。现在想想,Tether靠着100多亿美债每年躺着赚60亿美元利息,而我们只能干瞪眼,这公平吗?好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最近几年金融圈最让我兴奋的,莫过于看到区块链技术如何重塑传统银行业。记得2009年那会儿,华尔街巨头们还对这个新兴技术嗤之以鼻,现在倒好,从花旗到高盛,一个个都在拼命往金融科技领域砸钱。这就像看到一个老顽固终于学会用智能手机一样,既好笑又让人感慨。我亲眼见证过太多银行因为采用区块链技术而发生的改变。去年某银行的年报显示,他们通过区块链处理的交易额居然突破了千亿大关!这要放在十年前,简直想都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每次看到某个小币种的合约持仓量超过了它的市值,我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揪一下。这种感觉就像看到有人在薄冰上跳踢踏舞——刺激是刺激,但结局往往不太好看。理解市场温度计我们先来聊聊两个关键指标,它们就像是市场的体温计和血压计。持仓量:市场的火药桶每次打开交易所的合约页面,那些数字不只是冰冷的统计。它们代表着无数交易者押下的真金白银。持仓量(OI)说白了就是所有还没结算的合约总和,它告诉我现在市场上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在加密货币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每次以太坊价格出现短期波动,市场上就会出现各种关于ETH解质押的恐慌言论。但你知道吗?这些担忧可能被严重夸大了。实际上,机构投资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囤积ETH,这种"抢购潮"才刚刚开始。供需失衡:解质押真的那么可怕吗?让我们先来算笔账:目前以太坊网络每天最多能解质押57,600个ETH,但仅上周财库公司就买入了531,400个ET... ...[详细]
-
稳定币收益革命:Curve 新作 Yield Basis 能否改写游戏规则?
还记得Luna-UST那场惊天动地的崩盘吗?自那以后,算法稳定币就像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而CDP机制(比如DAI、GHO这些)一度被视为救世主,结果呢?在USDT/USDC这两大巨头的围剿下,真正杀出重围的反倒是Ethena这种收益锚定模式——既不用超额抵押搞得资金利用率低下,又能用原生收益特性吸引DeFi玩家。Curve的困境与突围说到Curve,这个靠着稳定币交易起家的DEX,这些年过得可不怎... ...[详细]
-
在最近举办的Permissionless II大会上,MetaMask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功能——MetaMask Snaps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行业发展的人,我不禁为这个创新感到兴奋。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第一次使用Chrome浏览器时的感受——那种"原来还能这样"的新奇体验。跨链时代的新曙光MetaMask联合创始人Dan在访谈中充满激情地描述了这个新功能。说实话,在当下这个充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的市场走势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——比特币从124000美元的高点跌落至107350美元,以太坊也从4956美元的高位滑落到4257美元。更令人困惑的是,有时以太坊在涨,比特币却在跌。这样的行情让很多人都在问:牛市真的要结束了吗?牛市的三个阶段:资金风险偏好的演变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发现每轮牛市都会经历三个鲜明的阶段,就像一部精心设计的三幕剧。第一阶段:小心翼翼的试探 这时候市... ...[详细]